《中国文化报》、《文化传播网》报道:江苏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发力
来源:苏州评弹学校 发布时间:2007-09-03 18:36:31 浏览量:3289
返回列表江苏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发力
发布时间:2007-09-03 09:55 来源: www.ccdy.cn 作者:汪建根
江苏省职业教育文化艺术类教科研中心组和江苏省文化艺术科技协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江苏省职业教育文化艺术类专业课程改革培训暨艺术职业教育研讨会,8月20日至24日在苏州举行。为什么要推动艺术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艺术职业教育课程如何改,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焦点问题。
“历史不是包袱”
江苏省教育厅职教专家谈兴华作为本次大会的特邀专家,为与会代表作了题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他介绍了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势以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有关情况。
他认为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两手抓、两手拉”,也就是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常规建设;一手拉政府,一手拉市场。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抓好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要抓住师资队伍建设和“工学结合”这两个关键;要推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质量控制这三项工程。谈兴华对艺术类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艺术类学校面向市场办学,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演学结合,特色鲜明。许多学校实行的‘典型剧目演练+顶岗实习’的模式,就是一种典型的“工学结合”的模式。这些实践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现在回过头来看,艺术类学校在办学伊始就定位于职业教育,艺术类学校实行的订单式培养、剧目教学等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与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相一致的。只是缺少总结与归纳,没有将这些经验理论化、系统化。”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顾问蒯小棣认为,历史不是包袱。现在一些人在谈到发展艺术职业教育时,动辄以职业教育的理论生搬硬套到艺术教育领域。事实上,我们不仅应该学习新的理论,还应该清醒地认识艺术职业教育的实际,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
改革仍未有穷期
总结和继承原有的经验,并不意味着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就不需要改革。事实上,艺术职业教育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教育教学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形势,推动课程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是艺术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该坚持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实行模式化的组合,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应该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改革课程。”谈兴华认为,目前的职教课程改革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职教办学的方向,功能定位不够明确;受认识、师资等条件的制约,一些前瞻性的思路没有按蓝图实施等。
“事实上,艺术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受到‘高考热’的影响,一些艺术职业学校在就业与升学两根指挥棒的指挥下,认识与定位开始变得模糊。”蒯小棣认为,这成为制约艺术职业教育课改工作的重要因素。另外,诸如文化课与专业课、基训课与专业技能课等长期困扰艺术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可以说,改革仍未有穷期。
江苏艺术教育课改开始发力
近几年来,在江苏省教育厅、文化厅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江苏的艺术职业教育课改工作开始发力。在研讨会期间,许多学校都提交了关于课改工作的论文,并进行了交流。苏州评弹学校、无锡文化艺术学校推动中等专业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另外,关于文化基础课评价方式等许多涉及到课改具体问题的议题也开始为艺术职业教育工作者所关注。许多人提出了颇有见地的建议。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苏州评弹学校、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对艺术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与课改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江苏省职业教育文化艺术类教科研中心组组长、江苏省戏剧学校校长何华平表示,本次研讨会提高了与会人员对于课改意义的认识,使他们了解到了新的职教课程理念。中心组将对有关成果进行总结,形成建议,并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以科学推动职业教育文化艺术类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推动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