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报道:苏州评弹学校新校园开学
来源:苏州评弹学校 发布时间:2008-09-11 19:29:35 浏览量:4104
返回列表苏州评弹学校新校园“中西风格相融”。(摄影:姚永强)
苏州评弹学校新校建设是我市“十一五”期间的重点文化建设项目,2008年12月30日奠基。今天,师生们在独墅湖高教区迎来新的学期和新的起点——
1962年建校的苏州评弹学校有着近五十年的办学历史,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蜚声书坛的评弹名家,人才遍布江浙沪及全国性文艺团体,可谓“桃李满天下”。今天,位于独墅湖高教区的新校正式启用,将苏州评弹学校推到了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
五易校址,落户独墅湖畔,现代苏式校园体现评弹艺术教育特点和苏州文化特色
1960年2月4日,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说:“要打破团(队、组)之间的界限,把培养人才当作是党的事业,评弹界应有自己的学校。”1962年,由文化部出资扶持,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了省属中等专业艺术学校——苏州评弹学校,而这也是中国唯一的一所培养评弹专业表演人才的艺术学校。
建校后,陈云同志亲任名誉校长,亲自制定了“出人、出书、走正路”的校训。经历了40多年的风风雨雨,评弹学校五易校址,位于三香路的评弹学校老校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设有五年一贯制高职戏曲表演专业(评弹表演方向),拥有273名学生。评弹学校校长周沛然介绍,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的新校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设施完备,适度超前,环境优美,古韵今风,是中国评弹艺术人才培养、理论研究、艺术创作、非遗传承的中心。
8月24日,记者来到了位于独墅湖高教区的评弹学校新校。主色调为黑、白、灰的建筑将苏州特有的古朴韵味展现无遗。这处新校整体风格为现代苏式,充分体现了苏州评弹艺术教育的特点及苏州文化特色。整个校区大方美观、精巧细致,在绿化景观上还特意布置了苏州古典园林式的池塘、亭园、回廊、曲桥等。建成的评弹学校新校分专业教学区、文化教学区、专业实训区、交流培训区、行政区、文体活动区、图书文体共享区等八大功能区域。新校的硬件设施十分完善,在学生宿舍,记者看到每间宿舍均按照四人间设计,电话、网络、衣橱、桌椅、淋浴等设施一应俱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新校建设总投资1.52亿元,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倾情关注“中国最美的声音”
评弹是具有四百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表演人数最少(1-3人)、表演空间最小、舞美资源占用最少,但能展现纵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横括百姓市井生活画卷的曲艺艺术。作为特殊的艺术门类,评弹有着江南文化瑰宝和中国最美声音的美誉。
1962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倡议创办了苏州评弹学校,学校建立以来,风雨兼程的48年中,得到了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
2008年12月,在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的建议下,在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下,在工业园区的大力支持下,苏州评弹学校新校破土动工。省委书记梁保华曾在新校建设工地现场办公。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听取了评校新校建设的意见,要求“做好方案、精心设计,将新校建设当作精品工程来抓”。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两次考察新校工地。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也多次参与研讨建设方案,察看新校工地,关注工程质量和进度。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国强,市委常委、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等领导多次到新校建设工地召开现场会,进行全程督查,要求新校建设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全力以赴,确保按时、优质完成新校建设,不辜负各级领导的殷切期望”。
此外,市财政在补贴基建资金不足的基础上,对新校的运行经费给予全面支持,同时还保障了新校设施和设备的添置资金。市文广新局将新校建设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新校建设工作始终得到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
今天,总投入达1.52亿元的苏州评弹学校新校迎来落成暨2010年秋季开学典礼,师生们将在这里让中国最美的声音传唱下去。
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评弹学校努力培育人才为“三区三城”建设服务
近年来,苏州评弹学校的毕业生总数供不应求。评弹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毕业生的良好就业态势离不开学校“三个一”的办学理念。即,一个指导思想:出人、出书、走正路的校训;一条主线:校团合作,校基(实训基地)结合;一个目标:培养评弹艺术表演为主的人才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服务社会、优化就业为目标。
纵观评弹学校历届毕业生名单,可谓精英如云,如国家文华奖和曲艺牡丹奖得主盛小云、吴静、周红,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沈丰英、俞玖林等。在评弹学校,还特意制定了毕业生“12315”工程,即每一届毕业生必须完成1部传统长篇,2篇专业论文,3台毕业公演节目,15首传统经典开篇。学校以此夯实学生们的古典文学基石,打下评弹流派基础,挖掘对口传承对象。
为了传承苏州评弹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弹学校还特意办起了传承班。一大批精英人才从传承班走出。不少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对传承班的毕业生青睐有加。这些学生不仅持有戏曲表演专业(评弹表演方向)的大专文凭毕业证书,同时具备声乐、表演、钢琴、琵琶、古筝、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多种专业证书,甚至出现了四个单位争抢一个毕业生的场面。一位外资企业董事长说:“企业要有品牌产品,也要有品牌文化。苏州评弹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高,恰好可以提升我们企业的文化形象。”
评弹学校在打造品牌的同时,面对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也充分利用评弹优质教育艺术资源,使之成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载体,为苏州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为此,学校成立了“苏州评弹学校实验演出团”,建立了“山塘书苑——苏州评弹学校实训基地”。今年又组织学生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演出和央视文化部春晚演出,历年来已经为全国、省、市的重大节庆活动及企事业单位演出近千场,参演学生达数千人次。更为重要的是,学校扩大了教育优质(评弹)资源服务于社会的范围,成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