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飞弹词流派唱腔专辑》首发式 苏州评弹学校颁发名誉教授证
来源:苏州评弹学校 发布时间:2009-03-14 10:28:10 浏览量:5960
返回列表本站讯:3月14日,《薛小飞弹词流派唱腔专辑》首发式在苏州举行,苏州评弹学校常务副校长邢晏芝为著名弹词表演艺术家薛小飞颁发“名誉教授”证书。
《薛小飞弹词流派唱腔专辑》3月14日在苏州举行首发式
隐龙/图
薛小飞,著名弹词表演艺术家,弹词流派唱腔“小飞调”创始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在继承“魏调”的基础上,吸收了蒋调的唱法和技巧,逐步行成具有自己个性和风格的唱腔,节奏明快、朴实流畅、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被誉为“小飞调”。
薛小飞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弹词代表性传承人。
主办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苏 州 市 评 弹 团
苏州市曲艺家协会
时 间:2009年3月14日上午九点三十分
地 点:苏州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
《薛小飞弹词流派唱腔专辑》3月14日在苏州举行首发式
乐弦
3月14日上午,由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州市评弹团和苏州市曲艺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薛小飞流派唱腔专辑首发式”在苏州图书馆隆重举行。参加首发式的有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府采芹及文广新局、文联、曲协、兄弟评弹团的领导,以及专程前来祝贺的加拿大籍著名收藏家张宗儒先生等好友、道中近150多人。
弹词名家薛小飞11岁拜师学艺,秉承朱霞飞、魏含英两位名家衣钵,在与邵小华长期演唱、传承《珍珠塔》的实践中结合自身天赋,博采众长,创造了脍炙人口的“小飞调”流派唱腔。他的唱腔节奏明快、行腔流畅,数十句叠句连唱能一气呵成,风格迥然不群。薛小飞治艺严谨,不事张扬,深受评弹界道中、听客的一致褒扬。
为了表彰薛小飞在苏州弹词唱腔及《珍珠塔》传承中作出的卓越贡献,苏州市评弹团精心策划制作了《薛小飞流派唱腔专辑》,专辑由苏州广播电视总台供版、殷德泉编辑,专辑装帧精美,刊登多幅珍贵照片,荟萃了《珍珠塔》选曲《二见姑》、《诉恩人》、《哭诉》和开篇《我的名字叫解放军》等“小飞调”代表作,张继馨、王锡麒、张晓飞的祝贺书画及孙惕、陈勇的鉴赏文章更为专辑增色不少。
首发式当天,苏州图书馆底楼多功能厅高朋满座,门口花篮林立,薛小飞老师热情地为每一位来宾签赠《薛小飞流派唱腔专辑》。首发式由曲协主席金丽生主持,座谈会上嘉宾们纷纷发言,畅谈对小飞调的理解和鉴赏,希望青年演员学习薛小飞老师严谨治艺的精神,传承发展苏州评弹。沈彬、潘益麟、袁小良是当今书坛学唱“小飞调”的佼佼者,他们分别汇报演唱了《二见姑》、《诉恩人》和《哭诉》三段“小飞调”代表作,得到全场来宾的赞誉。
薛小飞弹词流派唱腔专辑面世
本报讯(记者 李婷)
评弹名家、“小飞调”创始人薛小飞先生近日推出了“薛小飞流派唱腔专辑”(DVD)。这张DVD中收录的薛小飞先生的7个代表作,基本再现了“小飞调”柔韧自如,朴实流畅,有飞泉泻玉之妙的艺术表演特色。
“薛小飞流派唱腔专辑”长约1小时44分钟,其中既有经典长篇《珍珠塔》中“方卿见娘”、“抢功劳”和“婆媳相会”等著名选段,也有他与邵小华对唱的弹词开篇《我的名字叫解放军》。在近六十年的书坛生涯中,薛小飞先生严谨治艺、不事张扬,他先后说唱过《珍珠塔》、《二度梅》、《梁祝》、《秦香莲》、《何文秀》、《琵琶记》、《蝴蝶杯》等众多长、中、短篇书目,在广大听众中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在长期的实践中,薛小飞在“马调”、“魏调”的基础上,创立了既具有明快节奏特色,又具有优美旋律线条的“小飞调”,成为评弹众多流派唱腔中的一朵奇葩。
(原载2009年3月13日 《姑苏晚报》)
飞泉泻玉 以小见大
——“小飞调”流派唱腔艺术简析
苏州市评弹团团长 孙 惕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苏州评弹,以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形象丰富的民俗情愫以及历史悠久的人文底蕴,在中国说唱文学的艺苑中鹤立群芳,名冠江南。她表演生动,声腔幽美;人才辈出,流派纷呈;由薛小飞先生创造的“小飞调”便是这众多流派唱腔艺术中的优秀代表。
薛小飞先生是一位严谨治艺、不事张扬的弹词家。在将近六十年的书坛生涯中一以贯之,他先后说唱过《珍珠塔》、《二度梅》、《梁祝》、《秦香莲》、《何文秀》、《琵琶记》、《蝴蝶杯》、《九八案件》、《老鸦外传》等众多长、中、短篇书目,在广大听众中赢得了普遍的赞誉。1950年,11岁的他投师朱霞飞始登书台;1953年起与邵小华拼档合作,书艺渐进而斩露头角。1955年二次拜师从魏含英先生学习魏派《珍珠塔》及其表演艺术。他基于个人性格和演唱习惯,回顾曾经演唱过的蒋调、张调、沈调、尤调等,都觉不合自身所长;同时清醒地领悟出单档说唱和双档合作之间由于演出形式的不同而带来的魏调唱腔定位与器乐伴奏之间存在的技术磨合的问题,并由此开始萌生了对魏调声腔的革新冲动。他结合自己的天赋,抓住了马调的“劲”和魏调的“情”之结合点,
在演唱技巧上另辟溪径。他着力在咬字力度、气口偷换、小腔韵味、过门安排等方面都赋予了独到的艺术创新;尤其是一连数十句长篇叠句的演唱更如行云流水,荡气回肠。“小飞调”继承和保持了魏调演唱的气息和神彩,更为可贵的是它同时超越了原先蓝本的束缚有所创新和发展。而与之不可分割、浑然天成的是邵小华老师的琵琶伴奏 —— 长期的合作拼档使薛邵二位在艺术上心有灵犀,感应默契,曲调声腔与琵琶伴奏间支声复调,丝丝入扣,产生了烘云托月、水乳交融的整体美感。由薛小飞先生演唱的《珍珠塔》之“哭诉”、“二见姑”、“诉恩人”以及与邵小华对唱的弹词开篇《我的名字叫解放军》等等都成为了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享誉江浙,风靡沪上。
十八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这样说过:“艺术中坏的审美趣味,在于只知喜欢矫揉造作的雕饰,感觉不到美的自然…… ”。薛小飞先生的演唱正是这样柔韧自如,朴实流畅,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却有飞泉泻玉之妙,从而集中体现了音乐艺术中所崇尚的自然与流畅、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和谐统一,“小飞调”的创立是对马调流派声腔艺术的又一次重大发展。
从马如飞到薛小飞
苏州评弹学校 陈 勇
据说最初的“马调”演唱时近似于吟诵,具有很强的叙述性。就其音乐性而言,旋律较为简洁朴素,很少有委婉复杂的行腔,节奏明快流畅,独具表现风格,为人们喜闻乐见。
一般认为,马如飞的后辈传人魏钰卿的“魏调”比较正宗地继承了“马调”唱腔,又有了其自身的特点和风格,因此人称“魏调”。幸运的是 “魏调”为我们留下了一些珍贵的音响资料,其中有30年代初录制的唱片《珍珠塔·二进花园》等,这无疑对后人的继承、传播、研究和弘扬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魏钰卿之子魏含英在其父的基础上又有发展丰富,特别是加强了一些音乐上的表现力等。
在《珍珠塔》和“马调”的传承过程中,有一位继承人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本文的另一位主人公 —— 薛小飞先生。薛先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凭着他的勤奋和天赋,在“魏调”的基础上,创造了自成一格的、深受广大弹词爱好者欢迎的流派唱腔——“薛小飞调”,人们也称“小飞调”。说到“薛小飞调”,有人形容他的唱腔“犹如行云流水”,确实如此。“小飞调”既具有明快的节奏特色,又具有优美的旋律线条,且两者又如此合理完美的结合,受到听者的青睐这是必然的。单单就其唱腔的音乐性而言,就非常值得研究。他的唱腔很好的继承了“马调”、“魏调”节奏明快流畅的主要特点,但他在节奏的处理上有不同于前辈,非常具有特色。其实音乐中的节奏就好像是整个音乐的“骨架”一样,显得特别重要。
首先,他的唱腔速度一般是每分钟132拍左右,但有时会根据内容需要变得更快,大约会在每分钟140至150拍左右,甚至更快。快速的节奏本身就已经体现了其唱腔的特点,其次,他在唱腔内部节奏的处理上往往会打破传统的处理方式,如:在唱词句子气口位置方面他经常会出其不意,在你认为要换气的地方恰恰他紧接着唱下去了,而在你不认为需要换气的地方他换气了,这样处理的方式就使得曲调的律动得到了改变,使人产生一种新鲜感。难怪有时人们认为他的气息是如此的长,乃至于可以几十句唱词联唱,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在节奏的处理上,他有时还体现在三弦的间奏过门上,如:有时在连续十六分音符弹奏中间,突然会出现一些切分音的运用,其实这也是一种改变律动的手段,会让听者在眼花缭乱中感受到另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感。其次,除了节奏处理的与众不同外,他在旋律的组织上也是独具匠心的。他唱腔的旋律既富有“马调”、“魏调”所具有的元素,又能将其他流派唱腔中的一些元素吸收消化,将其揉进自己的唱腔旋律体系中,细细分析的话是不难看出的,但经过他在节奏上、唱法上的处理,给人的感觉是天衣无缝的了。他的旋律非常流畅、优美,而且非常具有现代感,在如此快的节奏中还能充分显示出如此委婉动听的感觉,实属不易,令人钦佩。一曲“小飞调”至今仍广为传唱,深受欢迎,就尽在情理之中了!
苏州图书馆多功能厅
薛小飞签发“薛小飞弹词流派唱腔专辑”DVD
苏州图书馆底楼多功能厅高朋满座
苏州图书馆底楼多功能厅高朋满座
主持人 苏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金丽生
主题发言:苏州市评弹团团长孙 惕
苏州评弹学校邢晏芝给薛小飞颁发客座教授证书
学生袁小良向老师薛小飞献花
薛小飞发表感言
加拿大温哥华上海联谊会会长张宗儒发言
友情演唱:沈 彬:“二见姑”伴奏:盛小云
苏州市文广新局艺术处处长徐白云发言
苏州市文联党组书记朱建华发言
苏州市政协付主席,苏州市民进主委府采芹发言
薛小飞合作者邵小华发言
学生代表袁小良发言
葛文倩赠对联
同事好友杨玉麟发言
友情演唱:潘益麟:“诉恩人”伴奏:袁小良
上海评弹团秦建国发言
常熟市评弹团陆建华发言
中国曲艺家协会付主席盛小云发言
学生袁小良演唱:“哭 诉”伴奏:王 勤
江浙沪评弹工作领导小组施振眉发言
江浙沪评弹工作领导小组周良发言
上海市政协国际评弹票房会长蒋澄澜发言
苏州评弹学校陈勇接受记者采访
学生袁小良接受记者采访
合影留念
上一篇:苏州评弹学校二○○九年招生简章
下一篇:我校团总支慰问贫困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