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传承又谱新曲 “晏芝调”传人再添新秀
来源:苏州评弹学校 发布时间:2009-04-08 10:44:59 浏览量:4695
返回列表本站讯:2009年4月8日,苏州评弹学校常务副校长、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弹词)代表性传承人邢晏芝喜收新徒,苏州市评弹团知名二级演员查兰兰、许芸芸再回母校双双拜师,苏州评弹妙音清词代流传。苏州市政协副主席、昆评室主任府采芹,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缪学为,苏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汤钰林,苏州市文联党组书记朱建华,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高国华,苏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成从武等领导出席仪式并讲话。
上午,苏州评弹学校喜气洋洋,苏州市政协副主席、昆评室主任府采芹,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缪学为,苏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汤钰林,苏州市文联党组书记朱建华,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高国华,苏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成从武,及各分管处室领导、兄弟单位领导等到场祝贺,江浙沪评弹界领导、知名评弹演员纷至沓来,究竟是什么喜事惊动了这么多人士呢?原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弹词)代表性传承人邢晏芝要喜收查兰兰、许芸芸为徒了!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邢晏芝老师,是一位呕心沥血奉献在艺术表演和艺术教育岗位上的优秀表演艺术家,去年以来,她先后又收下季静娟、孙立、孙可等人为徒,时不待我地实施长篇弹词书目和“晏芝调”流派艺术的传承。7天前,孙立、孙可这对堂兄妹已经带着《杨乃武与小白菜》走上书坛接受观众的检验,传承工作初见成效。现在,邢晏芝老师又收下苏州市评弹团的两位二级演员——查兰兰、许芸芸为徒,继续为她的传承事业添砖加瓦,这是苏州评弹艺术传承事业的大喜事。
查兰兰、许芸芸这两位优秀青年二级演员,她们都是苏州评弹学校九十年代的优秀毕业生。十多年后,德艺双馨的她们重返母校,再拜当初的母校恩师邢晏芝同志为师,继续刻苦磨砺评弹表演艺术,这是她们攀登评弹艺术高峰的又一次郑重承诺。
“人因艺而活,艺因人而传”,3位党员师徒结对,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艺术的传承大事,也是苏州评弹艺术传承事业的大事,更是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国家推行传承人制度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苏州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出了强有力的传承举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邢晏芝同志收徒、传承代表性长篇就是基于这些有力举措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成果。正是有了这些竭诚奉献的传承人和热爱事业的承继人共同的努力,才谱写了苏州文化大市建设的繁荣昌盛,才铸就了苏州评弹艺术事业的蓬勃生机。
拜师仪式由江苏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昆评室副主任袁小良先生主持,成从武、朱建华、高国华、缪学为、府采芹等领导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各界友人也纷纷发来贺电,他们对邢晏芝老师的艺术造诣、奉献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青年演员以邢晏芝老师为榜样,把评弹艺术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事业,以这次拜师为新的起点奋斗不息、更上层楼。祝愿邢晏芝老师身体安康、再谱新曲。祝愿评弹艺术事业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再铸辉煌。
袁小良先生主持
成从武副局长致辞
朱建华书记致辞
高国华副局长致辞
缪学为副部长致辞
府采芹副主席致辞
邢晏芝老师的答谢词深深地感动着大家,让所有的人钦敬不已。她说:“我自己生活在一个非常和谐、团结、温馨的环境中,我感觉自己太幸福了。国家把传承的重任交给自己,我如何不辜负这份重托呢?不管我有多少能力、多少业务、多少精力,我愿意把我的一切所学千方百计地传给我的学生。这是我的老师对我们所做的,也是我现在应该做的。”邢老师深情地回忆了他父亲当初对自己的教诲:“你是一朵鲜花,我就是养花的“烂糊泥”,我希望你是在党的阳光雨露浇灌下开得更好、开美丽、更鲜艳。”邢晏芝老师动情地说:“父亲的话对我是一种教育,我现在也要当“烂糊泥”了,我觉得“烂糊泥精神”万岁!……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各位学生对我的关心,我永远不会忘记,生命不止,传承不息!”
邢晏芝老师致辞
说得多么好啊!“‘烂糊泥精神’万岁!”,“生命不止,传承不息!”这不正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对艺术事业的最高承诺吗?!拜师仪式虽然简单朴素,但意义深远,令人感动,掌声响彻全场,经久不息。我们坚信,苏州评弹这朵艺术奇葩,在众多像邢晏芝老师这样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不懈耕耘之下,一定能再铸新的辉煌,获得更好、更科学的发展!
查兰兰、许芸芸拜师致辞
尊敬的蔡惠华先生
尊敬的邢晏芝先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
尊敬的同行兄弟姐妹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牡丹花含苞又将开放,杨柳枝轻拂又披绿纱,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又将拜师了。
选择在苏州评弹学校拜师令我们非常开心。我俩从事评弹工作就是从这里起步的,这里的一草一木是多么的熟悉和亲切,勾起我们许许多多美妙的回忆。对于评弹一无所知的女孩,是这里的老师精心哺育和呵护,使我们沿着出人出书走正路的校训,从蹒跚到健步走了出去,如果将来会有什么成绩,这里就是成绩的起点,这里的老师所付出的辛劳,永远存留在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里。
我们特别要感谢我们第一位业师——蔡惠华先生,是她在我们思想逐步成熟的时候,从言教到身教,教我们如何做人。艺术上的严格要求和悉心传授,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仿佛慈母守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即使今天我们拜邢晏芝先生为师,也是在她和师公朱寅全先生支持下促成的。这种艺术家广阔的胸襟当是我们后生小辈学习的楷模。蔡惠华先生和师公朱寅全先生是我俩艺术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物。你们永远是我俩最好的老师。
今天我俩为什么又拜邢晏芝先生为师呢?首先邢晏芝先生是我们从艺的启蒙老师,多年的校园学习生活,我们得到她亲切的教导和太多的关照。后来我们成为苏州市评弹团的演员,仍得到她的关注和帮助,使我俩继续获得许多教益。邢晏芝先生于艺术上是有独特建树的艺术家,她所开创的“晏芝调”仿佛一泓清泉,流入书台,流入听众的心里,流入许多女声唱腔演员的声腔里,同时也流入我们的渴望里。苏州评弹流派纷呈,演员们会根据自身条件和喜好加以选择学习,由此我们萌生了拜师的念头。“博采众长”是艺术家们总结艺术成就时必用的一句话。我们不过小演员,但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艺术家,把一生献给评弹艺术。我们要向邢晏芝先生学习晏芝调,学习她的创新精神,学习她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学习她辛勤耕耘坚毅不拔的优良作风。这次她慨然允诺传承,使我俩感激无涯。
我们决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辜负二位先生和所有关心我们的人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