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评弹学校

校园新闻

江南时报报道:《江南好风光》世博开幕式上余音绕梁

来源:苏州评弹学校  发布时间:2010-05-05 22:51:03  浏览量:3221
返回列表

来源:《江南时报》(2010年05月05日  第04版)


  北京活动周的举行,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在世博会期间,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纷登上世界舞台,显出特有的魅力。而就在世博会开幕式的开场中,苏州评弹《江南好风光》以其特有的唱腔和说辞,让大家至今回味无穷,深有余音绕梁之感。

  近日,记者就苏州评弹此次表现以及未来,分别采访了此次表演的领队陈勇老师、世博开幕式总导演滕俊杰以及音乐大师谭盾。

  苏州评弹学校的陈勇老师是这次表演的领队。昨日,陈勇首次向媒体公布了《江南好风光》的评弹唱词。

  据他介绍,此次演出的演员全部来自苏州评弹学校,共有33个学生参与,从二年级到五年级的都有,年龄大都在15岁到18岁之间。

  “最初是世博局的相关领导找到我们学校的,开始定的曲目是《苏州好风光》,但为了反映整个江南特色,体现江南风光,对唱词稍做修改,并且曲调由四分钟的时间,压缩成三分钟。”在本报的专访中,陈勇介绍了苏州评弹走上世博舞台的前后经过。

  “在正式登上世博会的舞台前,我们前前后后跑了三次上海。”他说,从3月底接到联系,到参加4月30日的开幕式,整个准备时间并不长,但审核、联排或者录音都很顺利,“如果没有过硬的功底,我们也拿不出这样像样的节目。”

  苏州评弹的节目,位列开幕式仪式前表演的第二位。排在湖北土苗兄妹《打起鼓来唱起歌》之后,贵州侗族大歌《蝉之歌》之前,这些都是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

  “这些节目,我都看了,艺术性很强。”经常在高校讲评弹,同时身为评弹艺术家的陈勇把他们与评弹做了对比。他说,侗族的节目可能经过一定的加工,比较而言,湖北土苗兄妹的节目更原生态。

  他同时指出,这次登台的评弹节目也是经过加工的,在保持原有的曲调时,对演员着装打扮也做了调整,满足观众现代视觉上的要求,“但与十二女子乐坊不同,总体还是苏州风格。”

  对于苏州评弹此番的表演,在专家看来又是怎样呢。记者在世博园内,采访了总导演滕俊杰以及音乐大师谭盾。

  “苏州评弹的表演很好,我们双脚站在5000年文化的上面,但要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它,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它,这次请来评弹,也是想表现我们优秀的原生态文化,表现我们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姿态。”滕导这样评价。

  “很好,很质朴”,也许是因为印象深刻,音乐大师面对记者的提问答得很干脆。但他同时也指出,像评弹这类传统曲艺,应该避免用现代思维去包装,经过“包装”的音乐,其生命力不会很久。

  “只有原汁原味的,才是最好的。”谭盾说,他希望苏州评弹这门艺术,能继续保持本色,保持原味,而不是想着去改变它或包装它。

  当陈勇闻知滕俊杰以及谭盾的评价后,身在评弹艺术第一线的他却认为,现在的苏州评弹,有很好的艺术市场,“学校的招生以及毕业学生的工作情况都很好,学生再深造的也很多,还有台湾孩子来求学。所以,应该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江南好风光》

  谭亚新等作词

  陈勇编曲

  上有(呀)天堂,

  下(呀)有苏杭,

  人间美景胜天堂;(哎呀)

  江南好风光,好呀好风光。

  春季里杏花开,

  夏日荷满塘;

  秋天里丹桂放,

  冬时梅成行。

  琵琶声声,轻弹柔唱,

  唱不尽的江南四季好风光,

  唱不尽的江南四季好风光。

  (哎呀哎哎呀)

  上有(呀)天堂,

  下(呀)有苏杭,

  古韵今风天下美名扬;哎呀

  唱不尽江南好风光;

  (得儿……)

  唱不尽江南好呀好风光。




办公电话:0512-67151719 . 实习监督电话:0512-68264565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等教育区裕新路8号

Copyright © 2007-2024 苏州评弹学校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5002767号   苏州网站建设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158号

苏州网站建设

打开微信"扫一扫"